一、达州周边各乡镇赶场时间,麻烦大家说说?谢谢?
自己可以推测,比如蒲家3,6,9赶场,挨到的魏家就是2,5,8。
魏家挨到的罗江就是1,4,7。
蒲家挨到的大成就是258,大成挨到的双河就是147
二、谁知道渠县有什么重要特产?
渠县黄花菜
渠县黄花菜早在200百年前,渠县的吴家场一带就已大面积种植,故称吴菜。渠县特产。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年产量达180万斤,居全国前列。渠县黄花菜以其独特的7根花蕊,6-8瓣花瓣闻名,它色泽黄润鲜明、香味浓馥、肉质肥硕、条干粗长闻名全国。故又称“中国黄花菜之后”。渠县黄花菜富含蛋白质、粗纤维、灰分、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酸、尼克酸、核黄素、维生素A、B、C、E、硒、及植物多糖等,具有消食、解毒、降血压、催乳、利尿、开胃、安神等功效。渠县黄花菜是筵席上的山珍佳肴。
渠县刘氏竹编
四川刘氏竹编工艺有限公司前身系四川省渠县工艺美术厂。由中国竹工艺大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刘嘉峰先生创建于1980年。2001年更名为四川刘氏竹编工艺有限公司。 “刘氏竹编”创始人刘嘉峰先生6岁起自学竹编技术。1972年受提花织物织造原理的启发,发明了独具特色的竹编“提花编织法”。能编织各种书法、山水、花鸟、人物等图案。1980年,首创竹编字画,提花瓷胎竹编,双面竹丝编、竹编台屏等系列竹编工艺新品。这些作品,设计新颖、技艺精湛、尤以编工精细见长。虽“以竹作画”,但极富笔情墨趣,尤如笔画一般,各种图案栩栩如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刘氏“提花编织法”广泛流传,将我国的竹编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竹编艺术流派------刘氏竹编。在我国的竹编艺术中独树一帜。
三汇水八块
三汇水八块是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三汇镇的特色美食。水八块,以鸡为原料,是达城的名特菜之一,以红油佐料为主,辣甜脆香嫩,回味韵长,有近百年的历史。四川渠县三汇镇,建于明代,地处渠县北部,华蓥山南麓,成达、襄渝铁路贯穿其境,巴河、洲河、渠江三江交汇,上承千里巴山、下接万里长江,是川东北有名的“水码头”。商贸繁荣、文化底蕴丰厚、素有“小重庆”之称 。流传于世的三汇水八块,只有与三汇镇有缘的本土人才有其口福。三汇水八块,选本土农家散养土公鸡,经煮好、凉干后,用刀把鸡的各个部位分解后开成片,以地方祖传独特佐料,做成集“辣、麻、鲜、香”的鸡块,食之麻辣可口,回味无穷。三汇水八块,超越众家棒棒鸡的独特绝色麻辣口味,乃棒棒鸡中之经典,给人麻辣爽到底的全新感觉
宕府王呷酒
宕府王呷酒是四川省达州市渠县的特产。宕府王呷酒获“四川名牌”产品;呷酒酿造技艺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宕府王呷酒获“四川老字号”。呷酒酿造据说已有数百年历史,有的说上千年,以云、贵、川西南及湘、鄂等乡村为发轫。原始的小作坊工具简陋、产量极小,大多为自饮或馈赠亲友,少量集市销售。鲜有产业化、规模化进入大商业流通领域。呷酒原料及生产过程主要由糯米、高粱等封藏于土罐中自然发酵而成。饮用时揭开罐中插入吸管啜吸即可。因而有句形容呷酒的词:“五岳捧住擎天柱,君王到此也低头。”
渠县呷酒
呷酒与中华文明同步,起源于秦汉前,古都车骑城(现四川渠县土溪城坝村),宗贝人建立了宗贝国,发明、酿造了醇和怡畅的呷酒。公元前206年,呷酒是汉高祖刘邦御批的贡酒。呷酒的历史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是中华悠久酒文化的“活化石”。喝呷酒,你可以品时间之香味、远古之悠情,遥想先祖筚路蓝缕、启垦家园、男耕女织的原始田园风情;感谢前人拓疆开国、生火造字、传续文明之不易。 该产品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呷酒基础上,以四川渠县本地的优质糯高粱为主要原料,经过营养学专家的配方,以党参、红花、何首乌、红枣等上百种名贵中药材,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精心配制成的天然营养食品。呷酒既保持了浓厚的地方土特产的特色,又营养健身,更进一步弘扬了华夏民族古老的酒文化!同时,呷酒又不是简单的酒,它又将中华民族的酒文化融入到酒中。喝呷酒,既品味了酒的醇香,又领略了茶韵味。
三、四川达州各乡镇的赶场时间?
开江县城是
2 5 8 讲子镇是
1 4 7 就知道这两个 、、
四、有谁知道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白马乡?
白马乡地处县城东北角,东临土黄,南挨华景,西靠厂溪,北接石铁,距县城80余公里。辖7个行政村1个社区45个社4个居民小组,4500户18500人,农业人口13700人。乡政府驻地海拔500余米。幅员面积8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500亩,属深丘,三面环高山,一面临深沟,境内高峰群立,沟壑纵横,以大炮台山居冠,最高海拔1601.7米,最低海拔200米,平均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为14℃-17℃,年降雨量为1400毫米至1500毫米。粮食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油桐、竹木、药材、果木等。
白马乡清初建场,名复兴。嘉庆四年(1799年)复兴场毁于水火,嘉庆五年重建,以街下场白马庙名场。1935年改名白马。嘉庆十七年(1812年)属“东路”民国四年(1915年)属“上东区”,民国十三年(1924年)属“第三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场为乡。解放后,1949年12月建立白马乡人民政府,1958年改为白马乡人民公社,1972年复名白马公社。1973年复名白马乡,沿袭至今。白马乡每逢2、5、8赶场,是原土黄区第三大商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乡经济发展较快,乡内主产水稻、玉米、红苕、洋芋、豆类、油菜,主抓了粮经作物的比例调配,由过去的6:4调整为5:5,严格按“三新”技术服务到位,落实到位、跟踪到位,实现了粮经作物双赢,粮食产量950万斤,油菜250万斤,人均年增粮150斤,增收现金50元。我乡既是“秦川牛”基地乡,又是县政府授予的“万只山羊乡”。人均年养猪2头,户平年养牛2头,保证畜牧业健康向前推进;今年共改良生猪2500头,肉牛800头,引进了西门达耳牛5头,奶牛5头,人均收入150万元以上。活跃了山区经济。
沙坪村的白秀山是天龙山南脉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400米。白秀山山名的来历,鲜为人知,相传两千多年前,有王姓府官,病逝落葬于华景王家岩。在打井时挖出一对白鹤,腾空而起,分飞南北两峰。东乡县令闻此奇事,亲临察看,见两峰景色秀丽迷人,又有神鹤降临,便为两峰命名修庙。南峰命名白鹤山,其庙名白鹤寺;北峰命名白秀山,庙名白秀山庵。历代均有僧尼主持,香火不断。解放后,白秀庵3尼姑还俗出嫁,庙宇改建成民房。《二十四孝》的故事,脍炙人口,其中《安安送米》民间广为流传。白秀山就是安安的母亲出家修行之地。
观岩村的炮台山历来是兵家用兵之地,嘉庆二年,白莲教、川楚义军会师于此,又是红军与地方军阀作战的遗址。炮台山包括大炮台、小炮台两峰。源于天龙山脉,位于白马乡北部,四周群峰屹立,山峦叠嶂,海拔1400米。北通梨子、庙坝、固军,东至石铁、成虎,南达白马、华景,西与东升、峰城、桃花、清溪、南坪、凤林连成一线。山高林密,悬岩峭壁,险隘重重,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现已开发成森林、药材基地。
白马炮台山下观音坪,有古塔一座。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塔高4米,塔基直径3米,四洞八角,瓜瓣宝顶。塔前竖有墓碑,苍松翠柏点缀四周,显得古朴壮观。此塔是当时为草药医生陈道全治病救人之功而建造的,如今塔、碑、墓、志完好无损,可见后人对陈公道全尊从之至。1987年5月,此塔已被县文物管理所填入文物登记册,列为文物古迹保护。
五、巴中有个什么江?
巴中有个巴河。巴河,长江支流渠江的支流(河源)。是四川省巴中市、达州市的主要河流之一,流经南江县、巴中市、平昌县、达川区、渠县境,至渠县三汇镇,注入渠江。从巴州区大溪口起,始称巴河。经枣林乡、大茅坪镇、三江镇接纳恩阳河后,向东流至梁永,河床以反时针方向急转,由南向北流经曾口区,再转向西北,流至金碑乡的洪流村出境,进入平昌县。巴河是四川省巴中市的“母亲河”。
六、四川达州周边乡镇如何赶场的?
四川达州周边乡镇赶场时间为1,4,7号。
2,5,8号。
3,6,9号。10.20.30.31号不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