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埠岭古诗?
一任崎岖远,西行五埠村。
三围山拱绕,二井水并吞。
古巷通街外,耕牛倚北门。
白驹何觅处,坐看石留痕。
二、沭埠岭怎么读?
沭埠岭音律沭、埠、岭的读音是shù、bù、lǐng,声调为去声、去声、上声。
三、五埠岭的特色?
五埠岭的石头房很有特点,自下而上全部用石头垒成,中间不掺任何石灰、水泥,却能严丝合缝。村民身居于此,冬暖夏凉,甚是舒服。“这里头的奥妙全在包里子上。”
原来,墙分外墙和内墙,外墙用大石垒砌,内墙用碎石插缝。这样大石勾着碎石,相互交叉,盖起的房子坚固无比。石屋内设有夹皮墙,墙皮很厚,通常2-3米。墙内有洞,常与外院相连。若有外敌入侵,房东可推墙而入,钻洞逃走。屋外周遭全是院墙。因深居山林,不时有山鹰闯入。为保护家禽,人们习惯将碎石放至墙顶,让老鹰落不了脚。因此这院墙又被称为“鹰不落墙”。
四、五埠岭历史文化?
五埠岭位于肥城市孙伯镇西北部群山环绕中的五埠村,该村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村庄三面环山,依山而建,村内建筑全部为石质结构,保留完整的明、清、民国时期的民俗院落达100多幢,景区内古迹众多,有古井十八眼、古姓氏谱碑、古戏台、藏兵洞。五埠村古村落建筑十分独特,有“门中有门、院中套院”的“伙大门”建筑风格在全国实属罕见。
五、红埠街读音?
红埠街的正确读音大写字母是H0NG,BU,JlE,小写拼音是hong二声,bu四声,JlE一声。红的正确偏旁部首是纟,左右结构共有6画组词是红色,红光,埠的正确偏旁部首土,左右结构共有11画组词是埠村,埠头,街的正确偏旁部首是彳,左右结构共有11画组词是街道,街边赶街。
六、红埠寺读音?
hóng bù sì
“红”字基本含义为粉红色;引申含义为象征革命,进步,如:红军。
在日常使用中,“红”也用作得宠,出名,走运或事业兴旺,如:红人;在古文中,通“工”,指妇女纺织,刺绣等工作,如:女工。
“埠”的基本含义为停船的码头,靠近水的地方,如埠头;引申含义为外国通商的城市,如开埠。
在日常使用中,“埠”也常做名词,表示大城市,如商埠。
七、五埠岭藏兵洞介绍?
这个抗战时期的藏兵洞,是67岁的五埠村村民王克顺在清理老院子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的。藏兵洞大约有3米半宽、6米长,进口在院子内,出口在院外的石头墙上,中间途径院内和南屋地下,非常隐蔽。
五埠村位于孙伯镇西北群山之中,始建于明代,村子依山而建,房子都是由石头建成,村中400多处老房子中一半是早年间留下来的。这里三面环山,在历史上,不仅是古代两个州的分界,而且在抗日战争时期,五埠村群众还救治过伤员。
据史志记载,1939年5月著名的陆房战役在距离五埠村不远的陆房乡打响,胜利突围后,受伤的八路军伤员沿途被安置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村子保护起来,五埠村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这个抗战时期藏兵洞的发现,不仅印证了那段抗战历史,也反映了孙伯镇五埠村人民群众乃至肥城革命老区人民的红色革命情怀。
八、临沂沭埠岭机场的介绍?
临沂沭埠岭机场
临沂沭埠岭机场(Linyi Shubuling Airport;IATA:LYI,ICAO:ZSLY),位于中国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距临沂市区约7.8千米,为4D级民用国际机场,是山东省第一个民用航空机场[1]。
临沂沭埠岭机场始建于1934年,1958年、1998年先后经历两次迁建[2];于1998年12月26日通航,定名为临沂沭埠岭机场[1]。
据2019年6月机场官网信息显示,临沂沭埠岭机场拥有两座航站楼,分别为T1(中国国内)、T2(国际及港澳台)共2.3万平方米;共有一条跑道,跑道长度为3200米,停机坪16万平方米、机位35个,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250万人次,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1250人次[1][3]。开通总航线为41条,共开通中国国内通航城市33个[1]。
2018年,临沂沭埠岭机场旅客吞吐量200.61万人次,同比增长51.1%;货邮吞吐量0.80万吨,同比减少31.1%;起降架次1.69万架次,同比增长38.0%;分别位居中国第66、第58、第97位[4]。
九、青岛错埠岭怎么样?
青岛错埠岭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公园,景色优美,环境宜人。这里有壮观的山峰、悬崖和瀑布等自然景观,还有清幽的松林和碧波荡漾的湖泊等,非常适合休闲度假和探险游玩。
除了自然风景外,错埠岭公园还保留着古代道教文化遗址和名胜古迹。吕洞山、台亭、双洞寺、龙门和望海岬等是游客前往错埠岭公园必去的景点之一。您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历史悠久的庙宇建筑、神秘的石窟和美丽的海滨风光等。
此外,错埠岭公园还有丰富多样的活动项目,如漂流、攀岩、露营、野炊等,非常适合家庭出游和朋友聚会。
总之,青岛错埠岭是一个集旅游、探险和休闲于一体的绝佳去处。如果您想体验青岛的自然美景和文化底蕴,那么一定不要错过这个地方。
十、为什么叫青岛错埠岭?
群山起伏,沟河交错,地薄林密,这是多年来对错埠岭村描述。错埠岭村的名字最早见于史籍,约在明代万历年间。明代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由莱州府知府龙文明主修,由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掖县人赵耀和南京大理寺右寺丞掖县人董基编纂。该书的第五卷中,就记有错埠岭之地名。
错埠岭的名称很多,因村周围埠岭环绕,故有环埠岭之称;又因地处岭上,亦有岭上之称;还因地势南埠高、北埠低而埠岭交错,依地形而称为错埠岭。名称虽多,但可以肯定它最古老的名称是始于明代的错皮岭,清代沿而用之,而错埠岭之名大约始自清末民初,民国十七年出版的《胶澳志》,就记为错埠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