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乳山哪个宠物店卖仓鼠?

177 2024-03-15 17:34 admin

一、乳山哪个宠物店卖仓鼠?

购买有两种方法,第一到附近周边的花鸟市场有卖的,第二可以去所在城市的仓鼠吧或者58赶集上有宠物赠送找鼠友购买,我推荐第二种,因为花鸟就跟孤儿院似的,条件差,鼠友家都是大鱼大肉吃出来的,身体素质就好,而且花鸟那种群养的环境的仓鼠可能会精神紧张不容易亲人,鼠友家的就会好得多。

二、狗头塔故事?

烟台市牟平区水道镇下朱车村位于镇驻地西北、狗塔顶东南、马山东北,有180户,540人。土地900多亩,山岚2000多亩。

据《牟平区志》记载,明朝中期,宋姓由曲家洼(今属莱山区)迁此建村,因地处朱车河下游,得名下朱车。

村中有宋、刘、吴、高等姓氏,其中宋姓占90%左右。

宋姓于明朝天启年间自解甲庄曲家洼村迁来。据村民讲,宋姓原为解甲庄一带大户人家,祖先曾有一位小妾是北徐格庄村人,因思乡心切,在下朱车一带购买土地,将本支迁往下朱车。

刘姓自海阳肖家迁来,高姓自诸城迁来,吴姓来自文登界石吴家疃。

村西北有山名狗头沟,也叫狗塔。关于这个地方,有个动人的故事。传说古时候,当地有个人带狗外出,饮酒大醉,回家时经过狗头沟,一睡不醒。狗见状不好,护主心切,急跑下山,跳入河中,弄湿身上,回到山头,将水淋到主人脸上。如此多次,最终将主人唤醒,而狗却因过度劳累死去。主人感伤不已,就在此地建塔纪念,此地也因此得名狗塔。当地原有古碑,后碑被破坏,碑座仍在。

狗塔向东为斧子顶,海拔约400多米。斧子顶上部平坦,古时每逢端午节,不少村民会登上这里游玩,凭眺远处风景。据说天气晴好时,从这里可以直看到北面的大海。

传说古时候,有下朱车人上山砍柴,至斧子顶,见二老者下棋。砍柴人亦好下棋,就忘记了砍柴,站旁边观看。一局棋罢,老人忽然消失不见,砍柴人惊讶地发现,斧柄已经朽烂,只留下锈迹斑斑的斧头。后来人们听到这件事儿,就把这里称为斧子顶。

斧子顶上传说有大蛇。上世纪70年代,有个下雨村人在斧子顶放蚕。一天,他正手持剪刀剪蚕茧,忽然发现对面石硼上盘了一条水桶粗的大蛇。大蛇见有生人,把头昂起,约有两米高。放蚕人吓得魂不附体,本能地将手中的剪刀向大蛇掷去。大蛇忽地甩开尾巴,将放蚕人一下子扫到了旁边一个石壁上,放蚕人当即昏倒。当天晚些时候,放蚕人的家人久等放蚕人不回,找来多人上山寻找,最后找到了昏睡的放蚕人。醒后,放蚕人讲了自己的经历,众人皆惊恐不已。

村北另有小山名叫徐家沟。小山下有两个山洞,洞为泥洞,不知何时何人所挖。洞口圆形,里面长宽各二三米。相传此洞本为古时村民藏东西所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游击队曾在洞中藏放军服。当时一些村民无意间发现后,就取了一些军服回家。消息后来被国民党游击队得知,游击队抓住村里的负责人宋培举,将他带到海阳审问。宋培举预感不好,提前脱下穿在里面的军裤,所以在审问时,不肯承认自己曾取过军服。军官见他未穿军服,以为是对方谎报,将报信人痛骂一顿,将宋培举放回。

斧子顶南坡有嘎哒石。此地为一巨大石硼,上面有一大石,风吹时,石头嘎哒作响。后被附近村的村民用石头垫上,从此嘎哒声消失。

村东山上草木葱茏,风景优美。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与国民党游击队在下朱车村发生一场激战。那是一个冬天,有一股日本士兵经过下朱车村,在村里驻扎。一天,一个日本骑兵正在骑马,忽闻一声枪响,骑兵顿时跌落马下。枪声惊动了其他鬼子,他们迅速集合起来,架起机枪和迫击炮,朝着正从远处赶来的国民党游击队开火。炮火过后,日军又骑上大马追击,在村东山上砍杀剩下的国民党士兵,此战国民党游击队牺牲三十余人,仅有一人脱免。战斗结束,日军不敢久留,急忙向东逃窜,后在文登地界被八路军歼灭。

村中最著名建筑要数东瓦房。东瓦房为村民宋宗璜故居。据村民讲,宋宗璜年轻时曾闯海参崴。初到海参崴,因找不到工作,曾靠背人过河谋生。面对困苦,宋宗璜坚韧不拔,后来渐有积蓄,逐渐做些生意发了财,回老家盖起了大瓦房。宋宗璜五世孙宋培武,早年参军,隶属三野,随军南下,曾在广西剿匪,后来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宋培武的两个儿子,长子宋述德后来成了广西柳州市公安局副局长,次子宋述财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广东省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下朱车村吴姓祖上来自文登界石吴家疃。民国时期,族中有个吴文法酷爱研究技术。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军阀刘珍年统治胶东,军阀之间战事不断,军火亦有流落民间者。村民吴文法在去乳山赶集时,半路捡到一颗手榴弹。吴文法拿回家,想将手榴弹拆开,用刀抠了半天未打开,就放到柴堆里。次日,吴文法又取出来研究,不想手榴弹爆炸,将吴文法与妻子和一子一女炸死,酿成惨剧。可能受父亲影响,吴文法的儿子吴培祥也酷爱研究技术,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后来成为解放军第二炮兵技术部主任。

改革开放以来,下朱车村民敢为人先,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并涌现出不少经济能人。

村民宋永于2008年初带领着60多位农民养鸡户,创办起鸣环禽业专业合作社,先后建起了规模超20万套的种鸡场和年孵化能力3000多万羽的孵化厂,成为牟平区肉鸡养殖事业的带头人。宋永现为烟台牟平鸣环禽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山东省齐鲁乡村之星”、“烟台市乡村之星”、“烟台市牟平区劳动模范”、“烟台市牟平区农技推广能人”等荣誉称号。

村民宋文国、宋文臣投身医药行业,事业也颇有建树。

令人称道的是,这些富裕起来的村民都不忘乡亲,热心村里的公共事业,受到群众的好评。

三、威海乳山的海景房怎么样?适合人居住么?

回答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看到了威海乳山这四个字儿!

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同时我也是威海乳山的媳妇儿哈!之前因为婆婆病了,所以我们移居到了乳山,我们在村里住了一段时间,又孩子学校市区住着,银滩海边开车二十分钟就到了,都是带着孩子去海边玩,说说我的感受。

银滩海景房在我看来大部分都盖的挺漂亮的,一二三线海景房。一线一般三五百米吧,看海效果好,一步之遥哈;二线一般是八九百一千以内吧;三线一般就是千米开外了,显而易见,海景房的价格和是几线有关系哦,越近越贵。海景房海景很重要哈!

银滩早几年时很火爆的吧,配套那时是不是啥都没有,现在已经好多了,好多小区都可以供暖了,虽然冬天住的人还是不多,但相对来说下已经比之前多了很多。

银滩每个阴历的日子都会有农村的那种大集,周边一些农民自己家种的菜会摆摊去卖,还有那些靠打渔为生的渔民,靠海吃海,海鲜都不贵。当然也有一些外来人在这里做生意,所有事情都不可能是绝对的。

问乳山海景房怎么样,不知你想了解哪一块儿,但想买海景房的人,几乎都是因为那一句春桃花开面朝大海,海景房避免不了的潮湿问题,要有心里准备,我住市里我会感觉到。这个很正常。

海景房只要你喜欢,只要你能给自己一个买的理由就可以了,好不好别人都无法评价,银滩新闻还报道说是一座鬼城呢!自己衡量,或者你来银滩租住一段时间感受下,不就全知道啦。

以上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谢谢

四、乳山的美食有哪些?

乳山名吃  白沙滩糕饺    在乳山西南部的白沙滩一带,民间诸多小吃,久负盛名。其中有一种面食糕饺,风味独特。提起饺子,人们往往都会先想到素馅、肉馅、三鲜馅等各种各样的水饺,却很少有人知道用糕作馅的糕饺。其实,糕饺与水饺本为同宗,内涵一样。糕饺是古代白沙滩一带民间创制的一种面食,其做法世代相传。至今,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男婚女嫁,家家户户仍有包糕饺的习俗。  糕饺的制作颇为讲究、费工。糕饺的皮为椭圆形,用纯面粉发酵擀制而成。糕饺的馅是黍子、高粱、粘玉米、糯米、小米等面粉,掺以绿豆、豇豆面,按一定比例配好,再加上白糖和红糖,用水和煮熟去皮的地瓜搅拌而成。糕饺是蒸制而不是水煮,个头比水饺略大,比较难熟,蒸制需要较长时间。因糕饺馅内有糖,刚出锅时热度很高,要凉一凉才能吃,一些性急的小孩子不懂吃法,经常闹出烫嘴的笑话。糕饺凉热合适时食用香甜可口,令人回味无穷。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广雅》一书就提到这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清朝有关史料记载:“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年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育黎刀切面   刀切面是一种既常见又普通的饭食,可以说家家会做,人人常吃,但乳山市育黎镇制作的刀切面却独具风味,在境内外颇有名气。  育黎镇位于乳山西北部,距市区约18公里,是境内较大的集镇之一。这里制作的刀切面配料讲究,做工精细,非普通刀切面可比。育黎刀切面之所以优于普通刀切面,有不少独到之处。其一,讲究刀法,做工精细,刀切的面条细而均匀,可与现时的机切面相媲美。其二,讲究配料,普通刀切面调面只兑水、碱,外无它料,而育黎刀切面在调面时,除了兑水、碱外,还要加掺加食盐、鸡蛋等其它配料,并且配料比例因季节而异,做出的面条淡黄滑嫩,韧而不断。其三,煮时讲究火候,火候适中煮成的面条“清而不烂”。面条出水后浇上不同材质、味道鲜美的卤汤,吃起来别具风味。  旧时,因同行相争互相保密,育黎刀切面只有本镇几家饭馆会做。如今这独特的面艺秘诀已公开,育黎刀切面的调面配料比例及制作方法已流传于社会。每当古历逢五、十育黎集,大街两旁出售育黎刀切面者最多。  渔家风味饭     乳山依山傍海,海岸线较长,有着独特的渔家文化和地域风情,千百年来,广大沿海渔民就地取材、靠海吃海,摸索出了不少有着浓厚地域特色的海鲜烹饪和贮藏方法,形成了鱼锅粑粑、清煮鱼、鱼卤地瓜汤等一些很有特色的渔家风味饭。  鱼锅粑粑。渔家风味饭中最为常见的当属鱼锅粑粑了。顾名思义,就是鲜鱼和粑粑(玉米面饼子)“一锅出”的一道饭菜,古时都是用大锅,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多是用一口38~40厘米的圆形生铁小锅,在锅的中央炖着油津津的应时鲜鱼,周围锅边上贴着玉米粑粑(饼子),鱼鲜味美,粑粑香甜,风味独特。做鱼锅粑粑,用什么鱼并不重要,只要是新鲜的,鲅鱼、刀鱼、小杂鱼都可。当然,新鲜的小黄花鱼那是最好的了。鱼可以随便,但是锅一定要用生铁的,用别的锅就失去了它的特色。此外,最关键的就是粑粑的“内容”和贴法了。粑粑中一定要多掺豆面,没有豆面或者豆面数量不够,粑粑既“渣粒”,又不好吃。往锅上贴粑粑时,要紧挨着炖鱼的水面,粑粑贴到锅上后会下滑一点,这样渔锅沸腾时,溅起的鱼汤星星点点落在粑粑上。粑粑烀熟后,一面儿溅上了鲜美的鱼汤,一面儿烙上了焦黄酥脆的“咯儿”,吃起来别具风味。  清煮鱼。做清煮鱼,除使用盐外(无盐时直接使用海水代替),不用油、酱、葱、姜、蒜等任何调味品,只用清水熬煮。做出来的鱼,原汁原味,鲜美无比。此种做法是有先决条件的,一是下锅的鱼必须新鲜,鲜度是保持原味的基础。二是急火煮沸后改用慢火熬炖,这样鱼腥味会随水蒸气慢慢挥发掉,所以海边人有“千炖豆腐万炖鱼”之说。  鱼卤地瓜汤。从前乳山小麦种植面积小,而地瓜则是被广为栽种,鲜地瓜、地瓜干、地瓜面是人们的主食。即使这样,渔家人的地瓜面也显得金贵,主妇们更是“一面多吃”,吃出了许多花样。其中的鱼卤地瓜汤最为讲究:先炖上半锅鲜鱼,然后在锅里架上垫帘,用专用的“菜冲”(插板)将和好的地瓜面揉成团打出地瓜面条。待蒸熟出锅时,地瓜面条入水泡软,同时将面条一一梳开。用鱼汤和碎鱼肉做卤浇成地瓜汤,吃起来鲜中带甜,回味无穷。这顿饭,一定要煮鱼与蒸面同锅同时进行,否则口味将大打折扣。因为在同锅中,地瓜面的成分能祛除鱼腥味、增加鱼的鲜美;鱼的成分则能祛除地瓜面的土气、中和地瓜面的甜腻。  鱼干包子。用干鱼切成小块,和着主菜萝卜丝或者白菜末,再根据个人喜好,添加泡软的粉条、豆芽及豆腐块等。鱼干以墨鱼、章鱼、鱿鱼、鳗鱼、安康鱼为上品,鲅鱼、带鱼等次之。包成圆形的叫“菜包子”,包成半月形的叫“菜角子”。  鱼米蛋汤。把鲜鱼放在锅帘上蒸熟,剔除鱼刺,将鱼肉掰成小块,放到帘子上晾干后即成鱼米,便于长时间存放。下锅前用水将鱼米泡软,鱼米及泡鱼米的水同时下锅做汤,出锅前加盐及少量鸡蛋清即可。特点是清而不淡、鲜味悠绵。当然,鱼米不仅能做汤,做别的菜也行。制作鱼米的鱼以黄花鱼、白米鱼、鳐鱼、马面鱼为上品,其它鱼类次之。  酵鱼酱,也称“糙鱼酱”。把鱼头或者全鱼放入坛子内,按鱼和盐重量4∶1的比例加盐,再将坛子口用黄泥封住,待发酵三四个月以后开坛食用。一般是清蒸就饭,像豆腐乳一样,闻起来有点臭,吃起来却鲜美可口。做糙鱼酱的鱼以鲅鱼、鲳鱼、带鱼为上品。这种糙鱼酱,口感鲜香,津津有味,百吃不厌。  琼脂冻。乳山沿海盛产石花菜,琼脂冻就是用石花菜熬制而成的。制作方法是先将石花菜摘去石屑、杂质,洗净后,入锅加水熬煮,加水比例为1:15,先旺火烧开,再用文火熬煮,熬煮时最好加上一点明矾,熬成的冻雪白透明。熬煮好后,再将里面的石花菜渣用纱网滤出,剩下胶状浆水放在盆中凝固8小时以上即变成硬韧的琼脂冻了。食时,将琼脂冻切成较薄的小块,加上味精、香油、盐、蒜泥、醋等调料,就是一盘清凉爽口、味道鲜美的菜肴。琼脂含糖量低,无脂肪,食之清爽可口,尤其对高血压病患者,经常食用可以起到降压提神、增进食欲之功能。  乳山喜饼  乳山喜饼,是独有风味的面食,名闻山东。“抬新娘,送新娘,俯首弄眉理红妆。揭开喜盒相大礼,首饰果饼一箩筐。”这首民谣,反映的是传统婚庆的场景。随着时代的变迁,旧时婚俗多已消失,但结婚时制作并分发“果饼”的习俗却沿袭至今。果饼,在乳山又叫喜饼。  乳山喜饼,呈规则的圆形,直径14~16厘米,厚度4厘米左右,用小麦粉、鸡蛋、花生油和白糖精制而成,不加一滴水,不加任何添加剂,以口感酥软、香甜,外观大方、体面,且经济、营养,保存时间长而远近闻名。据考证,在乳山周边地区,同为结婚时分发给亲朋好友的“喜饼”,西面的海阳是用面粉做成炸果,状如凤凰、金鱼等,虽栩栩如生,但冷却后易变得干硬;北面的牟平则是把面粉做成很小的“抓果”,此类面食自是不能当饭吃,只可作零食;东面的文登、荣成等地,也有“喜饼”,但文登喜饼要比乳山喜饼小很多,荣成“喜饼”的个头更是小得像桃酥,并且很油腻,不松软。全国其他地方,也没有与乳山喜饼类似的。  乳山喜饼好吃,其做法也很讲究。常做喜饼的人都会有经验:十斤面粉,二斤半白糖,一斤六两纯正花生油,四斤鸡蛋,可烙制40余个喜饼。乳山喜饼的制作过程大致如下:  首先把适量酵母泡在少许温水中,化开,成糊状。水的温度,以感觉不烫舌尖为宜。然后把鸡蛋打到盆里,与花生油、白糖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当然,鸡蛋多一点更好。但油和糖多了却不好,会使做出的饼不酥软。混合在一起的材料用筷子用力不断搅动至均匀,然后加入溶好的酵母水和少量面粉,打成“面酵”,等待发酵。这个过程一定不能加水。当面酵表面“冒泡”时,表明面酵已“开”,此时把面粉添加进去,并揉揣成均匀的一大块面团,再次发酵。此次发酵时间不长,面团外观上胀大、面里充满气泡就算发酵成功了。  其次把发酵好的面团稍加揉揣,分成许多等重的小块,再揉,直至表面平整,有筋道,然后用特制的小擀杖擀成饼,要留有一定厚度。擀好的饼还需最后一次发酵。观察饼的表面开始变薄就可以了,有人形容此时饼的表面像小孩的脸皮一样细腻,薄如蝉翼。烙饼要用平底锅,锅表面要涂上花生油,以文火为宜,烙时要轻拿轻放,以免手指戳碎了饼面,并要勤翻动,避免烙糊。当饼的侧面开始发黄时,可用手指肚轻轻按压一下再立即松开,若压下去的地方接着弹回来,那么,金黄悦目、香甜可口的喜饼就算烙制成功了。  乳山的风俗习惯里,喜饼最早是用于婚嫁喜事中,而且多为女方家准备,因此也常被称作“媳妇饼”。现在,男、女双方都会制作几百甚至上千个喜饼,在办喜事期间分给亲朋好友、邻居街坊品尝。还有一种大的喜饼,直径常在30厘米以上,叫做“囤底”,一般是被切成扇形小块,分给前来参加婚礼的至亲好友。“囤”是盛放粮食的器具,用它来命名喜饼,一是表明其大,二是代表圆满,三是寓意家有“余粮”,人有“余福”,日子过得好。正因有如此意义,所以主人在制作“囤底”时就更费尽了心思,材料用得更多、更好;参加婚礼的人,也都盼着能分得一块“囤底”。一次婚礼,一般要制作8个大“囤底”。  随着时代的变化,喜饼的用途越来越广。逢年过节,过生日,生小孩,走亲戚,甚至是子女升学、到外地上班,都往往会烙喜饼,分发给亲友,并留一些自家享用。20世纪80年代之后,乳山喜饼的制作逐渐走向商品化、市场化,并涌现出孔氏喜饼等著名品牌。现在,城里人办喜事,多是到商家订做喜饼,既省时省力,又能保证质量。即使不办喜事,不少乳山人也喜欢购买喜饼作日常食品。另外,现在威海、烟台、东营、济南等地,都有制作销售“乳山喜饼”的,虽然其口味称不上完全正宗,但也顾客盈门,购者络绎不绝。  乳山千层饼     乳山千层饼,又叫乳山小油饼,是本地常见的一种家庭面食。其特点是层多且薄,柔而不韧,香中带鲜,油而不腻,松软可口。  乳山千层饼的制作并不复杂,先将白面加水调揉好,擀成薄页,再把事先准备好的食油、香油、葱末、鸡蛋、盐末、味精等配料按比例调好抹于面页上,然后将面页卷起盘成圆形再擀,如此重复若干次数,但次数要适宜,这样做出的千层饼才具有“千层”的特色。另外,千层饼下锅烙时火不可太猛,太猛则会“焦而不脆”,太弱则“硬而不柔”,失去千层饼松脆柔软的特色。  冯家羊肉锅  冯家镇位于乳山市、牟平区交界地带的一个大集镇,是著名作家冯德英的故乡。这里有闻名遐迩的小汤温泉和玉虚观旧址,人文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各种小吃尤其是那风味独特的羊肉汤,如乳白,似奶稠,飘着葱末、芫荽,浮着油花,散发着特有清香和腾腾热气,看一眼便让人口角生津。  冯家羊肉汤的制作其实并不复杂,关键是选好羊、炖好老汤、掌握好配料。冯家羊汤讲究用本地羊作原料。冯家镇多丘陵,饲草茂密,这里本地的山羊吃得是绿山草,喝的是山泉水,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其老汤是用羊头骨、架子骨熬制,时间要长,用当地人的话说要熬出骨水(骨髓)来,看起来白白的、浓浓的。配料主要有白芷、肉桂、草果、陈皮、杏仁、香菜、葱花、胡椒、味精及香醋、食盐等。另外,据多年做羊肉汤的老师傅介绍,烩锅时投放羊肉、羊杂碎和调料的顺序以及各种调料的比例也都有讲究,不能乱来,一个环节出错,汤的味道马上就变了,就失去了冯家羊肉锅的特色。  冯家羊肉汤品种繁多,各具特色。天花(羊脑)汤有健脑明目之功效,尤其适合老年人和神经衰弱者饮用。口条汤有壮身补血之能,最宜病愈大补者常食。肚丝汤肥中带瘦,奶渣汤沙酥带甜,还有马蜂窝汤、羊杂汤等,性甘温而不躁,香而不腻,酸中带辣,别具风味,深受人们青睐。虽然各地都能品尝到羊肉汤,但周边几十公里以内的人们驱车前往冯家来喝羊肉汤的人不计其数,冬天更是络绎不绝。一些出差经过冯家的外地客人或游客,也都慕名驻足,品尝正宗的冯家羊肉汤。如果逢集,许多做羊肉汤生意的干脆在集市上搭棚制作,棚子入口处,老汤在锅里细火慢炖,棚子里面矮桌矮凳,围满了吃羊肉汤的赶集人。远远望去,是一道独特、诱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