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宁都县黄石镇有多少人口?什么时候赶圩?

215 2024-03-22 01:12 admin

一、宁都县黄石镇有多少人口?什么时候赶圩?

宁都县黄石镇人口大概有3.7万,赶圩时间是每月的1、3、6、9号,一般一号人数较少。

二、宁都有几个乡镇啊?

截至2019年,宁都县辖12个镇,分别是梅江镇、青塘镇、长胜镇、黄陂镇、固村镇、赖村镇、石上镇、东山坝镇、洛口镇、小布镇、黄石镇、田头镇。具体介绍以下几个镇:

1、 梅江镇

梅江镇位于宁都县中部梅江河畔,为宁都县治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东邻固厚乡、会同乡,南毗竹笮乡,西接青塘镇,北连安福乡、石上镇,境内地势平坦,四周多为丘陵山地。

2、青塘镇

青塘镇位于宁都县西南部,东邻梅江镇、竹窄乡,南连赖村镇,西界兴国县,北邻黄陂镇、蔡江乡、安福乡。辖区面积180平方公里。

3、长胜镇

长胜镇地处县城南部,因其是固厚、固村、对坊、黄石、田头等南部乡镇的结合部,故有宁都南大门之称。

4、黄陂镇

黄陂镇位于宁都县西北部,距县城48公里,为“两县七乡”区域性中心镇,版图面积204.6平方公里。圩镇规划总面积3.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是全省文明乡镇、全市重点示范镇。

5、小布镇

小布镇位于宁都县西北部,距县城65公里,总面积152.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015亩,林地面积18.9万亩。境内驻有县属国营企业小布垦殖场。该镇是远近闻名的“茶叶之乡”。“小布岩茶”获省优、部优名茶称号,是历史悠久的名茶。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宁都县

参考资料来源:宁都县人民政府-宁都县梅江镇简介

参考资料来源:宁都县人民政府-青塘镇镇情简介

参考资料来源:宁都县人民政府-长胜镇简介

参考资料来源:宁都县人民政府-黄陂镇基本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宁都县人民政府-小布镇概况

三、宁都县的历史情况?

考古资料证明,在原始社会晚期,宁都已有人类居住。

春秋属吴国,战国初属越。后楚灭越,全境属楚。

秦统一后,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宁都属九江郡南壄县。 [8]

西汉属豫章郡。高祖六年(前201年)始置雩都县,宁都为雩都县地。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析庐陵等县置属庐陵郡,雩都属之。

吴嘉禾五年(236),孙权析雩都白鹿营地置阳都县,宁都首次设立行政单位。属庐陵郡南部都尉辖制,又析阳都陂阳地置陂阳县,随后改为揭阳。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阳都为宁都(因境内有太平里,以安宁之意而名为宁都)。此为“宁都”县名之始。迁县治于阳田营(今石上镇王田营村)。

太康三年(282)改南部都尉为南康郡(治雩都)。

东晋永和五年(349),南康郡移治赣县(今赣州)。宁都隶之。

宋永初元年(420)改南康郡为南康国。宁都隶之。

大明五年(461),析宁都虔化屯(今东山坝镇大布村)置虔化县(旧志载:县西五里有石状如虎,传由虎化为石。虎为凶物,改为虔,故名虔化,县以此得村名),并属南康国。

齐永明元年(483)南康国复为南康郡。宁都、虔化均属南康郡。

隋开皇九年(589)灭陈,改南康郡为虔州。虔化并入宁都,隶虔州。

开皇十三年,陂阳县(今石城县西)并入宁都县。

开皇十八年(598),改宁都为虔化县,隶属如前。迁县治于雪竹坪(今梅江镇)。

唐武德五年(622),虔化属洪州总管府虔州。

贞观元年(627),分天下为十道。虔化属江南道虔州。

开元二十一年(733)分江南为东西道。虔化属江南西道虔州。

元和六年(811),升虔州为上州,虔化为上县。

咸通七年(866),升虔州为节镇,号百胜军。虔化隶之。

南唐保大十一年(953),析虔化之石城场置石城县。

宋至道三年(997),分天下为十五路。虔化属江南路虔州。

天禧四年(1020),分江南路为东、西路。虔化属江南西路虔州。

大观元年(1107),升虔州为望郡,虔化为上县。

绍兴二十三年(1153),改虔州为赣州,虔化为宁都。

元至元十四年(1277),置江西行中书省,改赣州为路。宁都属赣州路。

元贞元年(1295)十一月,升宁都县为州,辖石城县,属赣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改赣州路为府,改宁都州为宁都县。建立里甲制度,宁都县下设清泰乡、太平乡、怀德乡(俗称“上三乡")、安福乡、仁义乡、陂阳乡(俗称“下三乡")等6乡,下辖45个里,8个团(里与团平级),61个都。

洪武九年(1376),宁都县属江西布政使司赣州府。

清初沿明制,仍设6个乡,其中改陂阳乡为平阳乡。

乾隆十九年(1754),升宁都县为直隶州,辖瑞金、石城二县。

民国二年(1913年),宁都复改为县。

1914年,全国行政区划设省、道、县三级。江西设四道,宁都县属赣南道。

1926年,废道,宁都县直属江西省政府。

1929年,宁都为中央苏区属县。

1931年9月,宁都县分为宁都县、彭湃县两县。

1932年2月,宁都、彭湃两县复并为宁都县。

1932年底,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苏维埃政府驻宁都,宁都成为中央苏区江西省的省会。

1933年1月8日,赵博生在南城金溪黄狮渡战役牺牲。同月13日,为纪念赵博生,宁都县改为博生县。

1933年7月,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关于重新划分行政区划的决定》,宁都分为博生、洛口、长胜三县。隶属如前。

1934年十月,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仍为宁都县,设江西省第十二行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都,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于都、会昌6县。

1935年四月,江西省政府将全省改划为八个行政区,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都,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会昌、于都、兴国7县。

1945年1月,江西省政府转往宁都青塘,宁都继而成为抗战时期江西的临时省会。 [9]

1949年8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宁都县城。29日成立宁都县人民政府。同年9月,省人民政府设宁都分区(1951年6月改称宁都专区),分领8县: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石城、寻乌、广昌(由抚州专区划入)。

1952年8月29日,撤销宁都专区,并入赣州专区。宁都县属赣州专区。

1954年6月,改赣州专区为赣南行政区。宁都县隶之。

1964年5月,改赣南行政区为赣州专区,1971年2月改称赣州地区。宁都县隶之。

1984年,设立员布乡。

1987年4月5日,青塘乡、长胜乡、黄陂乡改设青塘镇、长胜镇、黄陂镇。

1988年12月10日,撤销刘坑乡,其行政区域划归梅江镇管辖。

1995年9月29日,撤销固村乡、赖村乡,设立固村镇、赖村镇。

1997年1月14日,撤销石上乡、东山坝乡,设立石上镇、东山坝镇。

1998年4月7日,梅江镇析置刘坑乡,乡政府驻刘坑村。

1998年8月5日,撤销洛口乡,设立洛口镇。

1999年7月1日,改赣州地区为赣州市,宁都县隶之。

2000年6月27日,撤销小布乡,设立小布镇。

2001年10月20日,撤销员布乡,划归洛口镇;撤销刘坑乡,划归梅江镇;撤销黄石乡、田头乡,设立黄石镇、田头镇。

四、宁都县有多少个镇?

全县有12个镇:

梅江镇、青塘镇、长胜镇、黄陂镇、固村镇、赖村镇、石上镇、东山坝镇、洛口镇、小布镇、黄石镇、田头镇。

12个乡:竹笮乡、对坊乡、固厚乡、田埠乡、会同乡、湛田乡、安福乡、东韶乡、肖田乡、钓峰乡、大沽乡、蔡江乡。

五、宁都县有多少个乡镇?

全县辖12个镇、12个乡:梅江镇、青塘镇、长胜镇、黄陂镇、固村镇、赖村镇、石上镇、东山坝镇、洛口镇、小布镇、黄石镇、田头镇、竹笮乡、对坊乡、固厚乡、田埠乡、会同乡、湛田乡、安福乡、东韶乡、肖田乡、钓峰乡、大沽乡、蔡江乡。

扩展资料:

地理区位:

宁都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北部,地处北纬26°05'18″至27°08'13″,东经115°40'20″至116°17'15″之间。东与石城、广昌县交界,南与瑞金市、于都县为邻,西与兴国、永丰县相连,北与乐安、宜黄、南丰3县接壤。

气候特征:

宁都县地处北纬26°05'18″至27°08'13″,东经115°40'20″至116°17'15″之间。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无霜期长,适宜于亚热带作物的正常生长。

自然资源:

宁都县自然资源丰富,遍布全县各地,有植物、动物、矿物、太阳能、地热等主要自然资源。硫铁矿储量与开采价值居华东地区之首,锂辉矿为全国三大采矿点之一,铀矿储量大,稀土资源非常丰富。

六、石上百科?

江西省宁都县石上镇下辖村位于石上圩镇,是石上镇人民政府驻地所在

七、宁都县黄石镇有多少人口?什么时候赶圩?

人口:36650人 ,赶集: 1 3 6 9 ,其中逢1人比较少

八、宁都石上即将开工的大工程?

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使用自有资金与国家电投江西公司、江西山升共同投资宁都县光伏发电产业园一期石上镇150MW光伏发电项目。

九、宁都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特色?

地名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是各地社会活动和经济发展的“活化石”。地名的得名来自各种因素,有的地名来源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的地名与历史和地理地貌有关,有的与神话传说有关。宁都这么大,你了解你家乡的地名吗?

宁都县名由来

宁都三国孙吴嘉禾五年(236)建县,初名阳都县后改为新都,西晋太康元年为揭阳与陂阳县,南朝时因境内有太平里改为宁都并在北部设虔化县。隋朝合并宁都虔化两县,县名为虔化,南宋时期朝廷因虔州多匪患,为祈求地方太平虔化为宁都,之后宁都之名未曾变更。

梅江镇

梅江镇原名雪竹坪(系翠竹丛生的荒坪,竹笋表皮有层白粉,俗称雪竹),隋朝开皇年间移虔化县治于此,后为历代县治州治之地。建国前曾称城厢镇和五贤镇(纪念古代孙氏五贤),建国后称为城关镇,1983年更名梅江镇,因梅江为宁都最大河之缘故。梅江东源曾有青梅林,故称梅岭,因此将河流命名为梅江(川)。

竹笮乡

竹笮又名竹笮嵊(ying),因为古时此地栽种竹蔗盛产蔗糖,历史悠久,蔗形状如竹古称竹蔗,因屋场建设与小山嵊上,得名竹蔗嵊,后谐音写成竹笮。

青塘镇

青塘原名清溪,后辟建圩场,因四面环山,中洼如塘,蔚蓝青秀,故改称青塘。清溪何氏最早进入青塘开基,其次进入青塘的是孙氏,于北宋后期由宁都县城迁徒于此。而谢氏却在明朝初期从兴国竹子坝迁徒于此。

肖田乡

肖田为萧田之简化称呼,因兰陵萧氏于北宋年间从乐安迁移至此垦天建村而得名萧田,后逐渐发展成圩场。

东韶乡

东韶在凌云山之东,溪流纵横,水网密布,地势低洼潮湿,因此得名东潮,后雅称为东韶。东韶驻地为琳池圩,因四面环山,中间平坦形似池沼,小何潆洄,声如琳玉而得名。

洛口镇

洛口镇因地处上东江和上西江汇合口坝地中,原名龙口镇,后以“二水合流汇梅川之口”改名洛口。

小布镇

小布原名小浦,因建村于小何汇合口土丘边,溪水环绕,松柏苍翠,风景绮丽,得名小浦,1949年后改称小布。

黄陂镇

黄陂镇原名璜陂,廖銮当年开发之时,为建村挖了许多黄荆树蔸,所以就叫这里为“黄荆蔸下”。后来,廖銮与杨筠松有次来到南溪沙滩上漫游,发现沙滩边缘的浅水中露出一扁平而又光滑如璜的大石头。杨筠松赞叹说:“此璜也!”廖銮接着说:“水中有璜,此乃璜溪。”后来,本为溪名的“璜溪”逐渐取代了“黄荆蔸下”而变成了地名。随着朝代更替和方言的衍变,用方言说“璜溪”已不顺口,加上此处河汊纵横、陂塘众多,到了清朝,就慢慢被大家叫成了“璜陂”。

苏区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将“璜陂”改成了“黄陂”。红军长征后,又恢复为“璜陂”,直到上世纪60年代更名黄陂。

大沽乡

大沽因此地沟壑深长,溪水湍急,旧称大沽溪,乡因此溪而得名。

东山坝镇

东山坝因村庄建于梅江东岸小山脚坝地中而得名。境内大布张屋为虔化县旧县治。

钓峰乡

钓峰原名龙门,因一面靠巍峰耸立的朝山,三面小何潆洄,呈钓钩状,故名钓峰,亦称为雕峰。

安福乡

安福村民原将村庄建于河畔坝池中,时称老溪坝,因地势低洼,常遭遇水淹,明初迁移至河东南岸山脚,以安乐康福之意得名。

石上镇

石上因圩场建于石垛上得名石上。

蔡江乡

蔡江因蔡姓于唐朝建村于溪水旁而得名。

湛田乡

湛田因宋姓在清澈小河边垦田建村而得名。

会同乡

会同原名沙洲坝,后有周姓迁移于此发展成圩场,至乾隆年间多大几十间商铺云集。每逢农历四月初一各行业相约聚会,唱戏半月,同庆老官神生日,故名会同。

田埠乡

田埠原名高坝头,后有村民在河岸田边建有停靠木筏竹筏的小码头,改名田埠。

赖村镇

赖村原名赖水里,因赖姓于唐朝时期从虔化县迁移至此而得名赖水里,后改称赖村。

固厚乡

固厚原名固口,因古姓最早在此建村,以古姓根基深厚之意命名。

田头镇

田头原是一片荆棘丛生小丘,后被黄姓开垦为良田,相继在田畈北头建村坊而得名田头。

长胜镇

长胜地势平坦开阔,农田常常遭遇水淹,故沿河岸田塍筑有长提,得名长塍,至南宋,林茂粮丰,人丁兴旺,且水陆交通便利成为集镇,雅称长胜。

黄石镇

黄石又名黄石罐,因位于黄石岩背面,地形低洼似罐,得名黄石罐,后简称现名。

固村镇

固村刘姓村民为防水患,沿河筑提,取名固村。

对坊乡

对坊原名戴坊,戴姓于南宋于此开基建村,后成为圩场,名为戴坊圩,后因方言近音而写成对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