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公司上班,老板不配电脑,让我自己带,大家怎么看?
那就带啊有什么了不起也许是办公室的电脑不好吧或者自己的更方便小意思或者这件事本身就没意思!
二、在农村说普通话,大家怎么看?
你如果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外出打工一年半载的,回家说普通话,虽然说,普及普通话,但是村上的人是会笑话你的。因为我们这里就有这样的例子。
我们村上一个女孩外出江苏电子厂打工,一年后回家,一口不标准的普通话,一开始的时候村上没人说什么,感觉出去后可能一时半会的改不过来。但是在家以后没有出门打工,就一直说着不标准的普通话,村上的人都学她,嘲笑人家。
还有一个就是考出去的博士生。现在在国外工作,也快40岁了,在国外也待了大约十年了,去年回家再一块喝酒,人家说话还是家乡话,只是说话着急了会夹着英语。在家呆了大约半个多月,基本上听不出来别的口音。
三、万人新农村开发,大家怎么看?
我首先觉得这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除非国家强制执行,拆了我们的房子,不然我们是无论如何不会同意的。
我为什么这么说,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点
1、我们在农村都是独栋的房屋,房前屋后很宽敞,像我们家就是4 层小楼,为什么我要去住大楼,为什么我要去住只有一层的房子。
重中之重是竟然还要我们自己买?我的天,简直天方夜谭。
2、建设这种万人村,高楼大厦那势必会引进物业公司,到那时候还要缴纳物业费。难道我们傻的啊!
3、如果我们搬进这种万人村,那么我们还有没有土地?如果没有土地,我们怎么生活。
退一万步讲就算有土地,那我们怎么去种地,包车接送?集中起来了,那么肯定有一些人的耕地会非常远。
4、还有我们搬到新农村了,那么我们的鸡鸭等牲畜没地方养了
收获的粮食没有地方晒了
我们的农耕用具和杂物没有地方放了
总之我觉得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个村子还可以集中建设,每人独栋的,我想大家还是能接受的。
新农村建设,势必会成为农村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国家土地要集中管理,必然会合并现如今的村庄,腾出更多的闲置土地,但是合并万人村那样的规模,估计可能性不大。
现如今的农村,都是单家独院带车位的,如果说一下子都集中到一起,很多人可能都不习惯,自己家里几层楼,宽敞明亮,搬到新的房子,地方小,住着非常不方便。
但是农村集中管理,交通,教育等投资可以集中发放和充分利用,大大的提升了资源的合理分配,但是拆了我们农村的房子,让我们搬到这样的集体性住房,还要我们老百姓自己花钱买,感觉心里很难接受的。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自己的老家住习惯了,这样的集体性住房能否住得习惯呢?这也许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你们说呢?
四、大家对“李玉成和马玉琴”怎么看?
感觉这位男士是最虚伪的人,而这位老太太是最傻的人。
男士对老太太的含情脉脉,恐怕不是出自本心。估计刚开始是为了依靠老太太表演二人转来赚钱,而老太太却沉醉在这虚伪的爱情中不可自拔,乃至于拉皮整容。
然后是各种媒体的宣传,二人骑虎难下,便无可奈何的生活在自己编造的乌托邦世界里,和穿了新衣的皇帝一样,赤身裸体走在众人面前招摇撞骗,只是为了赚钱。
非常怀疑那些请他们演出的单位的真正目的。
五、关于罗永浩直播带货,大家都这么看?
众所周知,火爆的风口下,人人都想掘金,可光有铲子没有经验不行,光有经验没有铲子也不行。
走向带货直播间,罗永浩创下的奇迹般的销售额难以复制,但是围观他一路走上头部带货主播的种种经历,我们依旧能够有所收获。
首先,在行业大量同质化竞争中时刻认清自身优势,罗永浩只做罗永浩。
直播虽不是老罗感兴趣的方向,但是赚钱也是真赚钱。他的选择恰恰也说明了世上最鲜明直白的道理,没有人和钱过不去。
谈起最初决定入局直播带货的原因,罗永浩也曾在采访中坦言打动自己的是一份来自招商证券的调研报告。打开这份报告的第一页,上面赫然写着“进击的直播电商,剑指万亿体量”。
从2016年淘宝直播率先布局开始算起,罗永浩决心成为带货主播的2020年正处于行业的爆发期,彼时行业也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每天前来追赶风口的人源源不断。
随着直播购物的方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行业里已有李佳琦、薇娅等多位头部主播出现,彼时的消费者也渐渐习惯了来自带货主播的左一句“给粉丝宝宝们送福利”、右一句“买它、买它、买它”。
有不少刚入行的新手主播开始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思考自身优势与风格,而是拼命迎合趋势,照搬照抄流行的带货话术,最终难免在相同直播玩法泛滥的大环境下跌进同质化陷阱。
初入行业,罗永浩也曾与团队学习观摩过一些做得比较成功的带货风格,但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卖场里总有一些为了控制观众情绪而出现的固定话术套路或者是油滑腔,很多人认为是必须的,但其实有90%以上都不是必须的。”
保持自己的独特风格,永远要比模仿他人要好。
所以,就算是做了带货主播,罗永浩也没忘记充分发挥自身十分优秀的语言天赋,舍弃了90%的话术模板,老罗成了直播间最会讲段子的那一个。
其次,能够深刻洞察直播带货兴起的本质,商品即内容,直播的重点是商品,而不是会讲段子的罗永浩。
正如老罗在采访时所说:“多数人涌到这儿是想买东西的,这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如果大家都是来听相声的,最后不买听完就算了,那我们这个项目就失败了。”
再优秀的主播,首要职能是展示商品本身,其次才是在流量之下为涌进直播间的消费者提供多种内容娱乐玩法。
倘若过于关注流量,且为挣流量、博眼球使出各种邪招、昏招,热度再大的直播间也难免会陷入虚假繁荣,大量网友怀着猎奇心理前来围观,只看不买,看完就走。
从被人人唾骂的“卖惨直播”到曾经火遍全网,如今却无人问津的“蹦迪带货”,反观愈发火热的带货行业,不少“形式大于内容”的直播玩法,一旦网友的新鲜感过去,都逃不过一个被遗忘抛弃的尴尬结局。
优质的商品才是优质的内容。
网友不会因为罗永浩的一个段子或是李佳琦的一句“OMG!买它!”就乖乖下单,从罗永浩到“交个朋友”,从李佳琦到“美ONE”,真正留住千万消费者的是千千万万件物美价廉的好商品。
六、王者里面 曹老板对抗路弱吗 或者大家怎么看曹老板这个英雄啊?
昨天我拿芈月对线曹老板,我主玩法师和辅助,对抗路是不怎么会的,而玩曹老板的人主玩打野和对抗路。
一开始被曹老板单杀好几次,塔被推了两个。
好在我方中单C起来,还有蔡文姬在,一次团站对面团灭。
后来曹老板在对抗路带线,我蹲了他一次,把他杀成三分之一血,如果他没有跑快点,我可以单杀他,我只掉了一点血。
也许就是英雄的问题,芈月对抗路真的挺强的,毕竟我都不怎么玩对抗路,以及芈月这个英雄。
这把对面打野是典韦,我方中单被典韦杀了几次,没办法,这就是英雄克制。然而后期典韦来对抗路清兵,被我的芈月单杀了两次,没办法,这也是英雄克制哈哈哈
七、如何看适马镜头是否带防抖功能?
适马的防抖镜头都有英文字母OS标示,是Opticak Stabilizer光学防抖的的缩写,凡是没有OS字样的,都不是防抖镜头。
八、马航370失事飞机残骸已找到,大家怎么看?
前段时间看新闻说在非洲东海岸发现部分飞机残骸,经专家确认为MH370残骸
九、在农村赶集卖些啥商品适合在家带小孩的爷爷奶奶?
适合,但要留出一个人来单独看孩子。
卖日用百货、瓜果蔬菜、各种肉类、鱼类蟹类、活禽活牛.驴.狗.羊等。能卖的东西都可以拉集市上去。会有人买十、农村老人说,活得太久不是享福,是受罪,大家怎么看?
84岁老人,凌晨4点离奇自尽,一时之间传言四起,56岁的小女儿认为此事与哥哥有关,不让下葬,要求开棺验尸,而侄子却说:“你们当女儿的,谁像我这个孙子一样孝顺过奶奶?”
56岁的郑任远在凌晨4点,被一阵急促的电话声吵醒,直觉告诉她,一定是有什么急事,不然,谁会在凌晨打电话呢?
果然,出事了。
电话是哥哥郑新明打来的:“咱妈去世了,你赶紧过来吧!” 郑任远一听就懵了,母亲前些天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走了呢?来不及多想,她急忙和丈夫张泽强一起回娘家奔丧。
回家后,看到已经冰凉的母亲,郑任远忍不住放声痛哭。
过了一会儿,她停止哭泣,问哥哥:“咱妈是怎么走的?”
哥哥说,凌晨4点左右,他起来上厕所,发现母亲房间的灯还亮着,就过去看看。
不料,推开门后,眼前的一幕,让他吓得一下子瘫软在地上:母亲周梦慈竟然用一根绳子把自己吊在窗户上,一动不动。
郑新明急忙把母亲抱下来,却发现,母亲已经没有了呼吸,他百思不得其解,母亲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郑任远认为,母亲之所以走上绝路,肯定与哥哥脱不了干系。
老人周梦慈育有1个儿子4个女儿,4个女儿相继出嫁后,按照农村风俗习惯,老人一直跟随儿子郑新明生活。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都是很难处理的,而郑新明又过于老实,不会和稀泥,还怕老婆,老人与儿媳妇之间相处得并不融洽。
很快,郑任远的3个姐姐也赶回来了,悲伤之余,郑任远和3个姐姐说了自己的疑惑。
母亲前几天还给她打过电话,完成没有流露厌世的意思,好好的怎么会突然想不开呢?
再说,母亲身材矮小,腿脚不方便,她怎么会爬上那么高的窗户呢?很有可能是哥哥为了母亲的钱和地皮,而害死了母亲。
一年前,母亲出过一次车祸,当时肇事者赔偿了7万元,母亲手中的积蓄有3万多,加在一起共有10万多元,另外老人名下还有一块地皮。
然而,母亲去世后,大哥却说不清楚10多万元钱的去向,只说:“花完了。”
这时,一位给老人穿寿衣的邻居透露了一个秘密:老人脖子上有一道很深的勒痕。
这时,郑任远想起母亲有一次离家出走前,曾给她写过一封信,信里还说等她死了,把信给她的孙子看。
信的大概内容是,母亲本是大户人家的女儿,因历史原因,嫁给一穷二白的郑父,生育了5个子女,缺吃少喝的年代,自己忍饥挨饿,把孩子扶养长大,又操劳他们相继结婚成家。
到了该享福的年纪,没想到,相依为命的郑父却因病去世了,母亲深受打击,整日郁郁寡欢,儿媳待她不好,有时候给她脸色看,儿子也不帮她说话,有时还埋怨她事多。
她心里非常苦闷,但为了家庭,只能选择隐忍,她这辈子真是活得太累了。
郑家其他3个女儿只是心里有疑惑,倒也没多说什么,郑任远的丈夫张泽强却暴发了,他直接把郑新明打翻在地,还踢了几脚。
郑新明面对妹夫的拳打脚踢,并没有还手,只是一个劲儿地为自己辩解,他虽然不是百依百顺的大孝子,但也没有做伤天害理的事。
后来,可能是伤到腰了,他疼得在地上动弹不得。
为什么张泽强这么愤怒呢?
原来,当初和妻子结婚时,所有人都持反对态度,只有岳母一个人支持自己,一分钱彩礼都没要,在他们婚后,还时不时地拿自己的积蓄接济他。
夫妻俩能有今天的好日子过,因此他对待岳母胜过自己的母亲,岳母是他一生的恩人。
就这样,他们在母亲的灵堂前大打出手,争吵不休,双方相互指责和埋怨,妹妹指责大哥为了钱,不善待母亲,才导致母亲走上绝路。
大哥埋怨4个妹妹平时对母亲不管不顾,出事了倒找他兴师问罪,如果平常妹妹们能经常回来关心一下母亲,多劝导一下,也许母亲不至于感到如此绝望。
想着母亲生前受的委屈,郑任远心如刀割,母亲受得苦太多了,如今,母亲以这样的方式离开人世,她一定要给母亲讨回一个公道。
她到派出所报案,要求查明母亲的死因,工作人员听完她的讲述说:这样情况下,只能开棺验尸才能确定。
就在此时,姐姐打来电话,大哥准备封棺下葬,郑任远又急忙赶回家。
回到家时,老人的两个孙子郑军和郑爽得知奶奶去世的消息,连夜从上海赶回来了。
他们希望奶奶能早日入土为安,认为父亲不会做过份的事,而郑任远和丈夫认为母亲的死因没有查清楚,不能下葬,张泽强还说,没做亏心事,干吗要急着下葬?
郑军一听这话就气了,本来得知父亲被姑父打伤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就很生气,这会儿气上加气,挥舞着拳头就向姑父冲过来,幸亏众人眼疾手快,赶紧把二人分开。
郑军说,奶奶和母亲的关系的确不好,经常吵架,可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也经常在中间劝和。
可能最近几年兄弟俩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奶奶和母亲的关系又紧张起来。
郑军还说,奶奶留下的财产和地皮,很多人都指责是父亲拿走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奶奶的钱,确实是花掉了,现在办丧事,还得他们兄弟两人平摊,这他们都没有怨言,作为晚辈,处理好奶奶的后事,也是应该的。
关于地皮,其实在奶奶去世前就已经说好了,郑新明伺候老人,老人百年之后,这块地皮就是归他所有,几个姑姑已经出嫁,不存在争地皮的事。
而令兄弟俩气愤的是,奶奶在世时,几个姑姑平常都不怎么回来看望,也没有为奶奶做些什么,这些年都是父亲和母亲在照顾,兄弟俩每次打工回来,都会给奶奶买衣服,给她零花钱。
现在出事了,姑姑们却反过来指责父亲,真是太不讲理了。至于奶奶为什么走上这条路,他们也想不通。
郑家的吵闹引来邻居围观,也惊动了村干部。
村干部和邻居纷纷说,老人去世前一段时间,备受病痛折磨,连路都走不了了,非常痛苦,加上婆媳关系不好,时不时地发生争吵,而几个女儿出嫁后,也很少回来看望。
老人心中的苦闷无处排解,可能身体加上精神上的双重折磨,才让老人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而郑新明是个老实人,不会做出伤害母亲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
村干部和邻居们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认为既然老人已经故去,就不应该再开棺验尸,让老人死后也不得安宁。
如果郑任远一意孤行,最后证实老人确实是自杀而亡,那么就意味着兄妹之间就彻底反目成仇,亲情也就荡然无存了。
干部和邻居的话也不无道理,在大家的劝说下,郑任远也想通了,顾及到这份亲情,她终于不再坚持,同意让母亲封棺,入土为安。
而侄子对郑任远说,就算现在闹了点矛盾,我们以后还是一家人,血脉亲情是割舍不断的。这多少让郑任远心里稍感安慰。
结语:
老人到底为什么会以如此的方式离开人世?不得而知,我们只能猜测:
可能老人受病痛折磨得太久,无法再忍受,想早点解脱。
可能是老人觉得自己老了,是子女的负担,不想再拖累子女。
可能她的晚年过得很不如意,和儿媳矛盾不断,也很少得到女儿们的关心,觉得心寒。
也有可能是以上几种因素的总和。
但不管哪种原因,老人的儿子和女儿们都应该反思,自己对老人是否做到了真正的孝顺,而不是在老人去世后,相互埋怨和指责。
在农村,人老了,身体有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后,由于没有退休金,不像城里的老人,可以选择到养老院,因为有子女,也不符合到敬老院的条件,再加上“久病床前无孝子”,如果遇到不孝顺的子女,其实活得是很艰难的,更别提幸福了。
所以,父母在农村的子女,更应该尽自己所能,照顾好父母的身体,让他们少受一些病痛的折磨,同时从心理上,多给他们一些关爱,让他们没有任何心理负担,晚年过得无忧。
问心无愧,即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