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月街是干嘛的?
是一个传统节日。
大理三月街是白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主要活动地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古城。它始于唐代永徽年间,系由庙会演变而成,其产生与佛教在大理的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三月街街期为七天,从农历三月十五日开始,至二十一日结束。每年赶赴三月街的人数以百万计,全国各地及海外都有人参加。
三月街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体活动,同时进行物资交易和文化交流。大理三月街除保留有传统的药材、大牲畜、日用百货交易外,还新辟出“洋人街”和地方民族食品一条街,又增设了珠宝玉器、电脑产品等交易市场,扩大了地方名特优新产品的销售规模。三月街期间,大理古城张灯结彩,装饰一新,街市上搭出“花山”,各家各户也在门前放置花木,将集风花雪月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象为一体的大理装饰成娱乐的世界、商贸的海洋。人们既可以赶街购货,又可以在街旁的山坡、广场和集市里参与山歌对唱、民族器乐演奏、灯展、花展、民族服饰表演及射弩、秋千、摔跤、赛马、龙舟、民族歌舞比赛等异彩纷呈的文体活动。
三月街集白族民俗、宗教、经济文化交流于一体,在大理白族经济、文化、民俗及宗教发展史等的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
二、河南都有哪些特色地方说唱音乐?
光州大鼓: 又叫说书,演唱者一手击鼓,一手击钢镰,有说有唱历史悠久,大鼓的鼻祖弟子传到光山就叫光山大鼓。大鼓艺人全靠说和唱表述故事情节,表达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素有“单凭一张嘴吸上千百人”之说。光山大鼓艺人自编自唱新书《王二嫂赶集》、《肖志叔翻身》,但总的还是以说古书为主。1984年统计有职业、半职业说书人310人仍在光山活动
大调曲子 大调曲子追求高雅、大方,因此,演出时往往要求遵循一定的准则。大调曲子的活动一般不敬神烧香,相传大调曲子信奉儒教孔子,注重知识性,讲究礼义。其他曲种往往被人瞧不起,惟独大调曲子能登大雅之堂,按南阳的方言叫“能坐客房台”,即能坐在堂屋里唱。所到之处,主人必须盛情招待,不能慢待,外地人和其他剧种、曲种的人员对大调曲子都有很高的评价,汉剧著名老演员汪阳生曾说过:“一生中走南闯北,见了那么多剧种、曲种,惟独大调曲子曲牌繁多而严谨,既高雅又大调曲子
大方,知识性强,常使人百听不烦。
河南坠子 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曲艺 的一种。约有一百多年历史。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地。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今称坠胡),且用河南语音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演唱者一人,左手打檀木或枣木简板,边打边唱。也有两人对唱的,一人打简板,一人打单钹或书鼓。还有少 数是自拉自唱的。唱词基本为七字句。伴奏者拉坠琴,有的并踩打脚梆子。初期大 多演唱短篇,也有部分演员演唱长篇。现代题材曲目都是短篇。
三、赶歌圩的读音?
gangexu
圩[xū]
南方一些地区称集市 赶~(赶集)。
圩[wéi]
1. 防水护田的堤岸。
2. 有圩围住的地区 ~田。盐~。
3. 圩子,围绕村落四周的障碍物。
圩[xū]
〈名〉
1. 湘、赣、闽、粤等地区的农村集市(古书中作“虚”)。
如:赶圩(赶集);圩埠(市集码头)
圩[wéi]
〈名〉
1. (形声。从土,于声。本义:低洼区防水护田的土堤)
2. 同本义 。长江中游地区称为垸,统称“圩垸”
圩,圩岸。——《字汇》
3. 围绕村落四周的障碍物,也作“围子”。
如:土圩子;树圩子
4. 凹,中央低而四周高 。
如:圩邪(低洼的地方)
〈动〉
1. 筑圩防水
近水居民,又从而圩之田之,而向日受水之区,十去其七八矣。——《湖广水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