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扬州扬州风俗于习俗?
扬州的风俗有丧俗、暖房酒、爬门头、清明节、要糖等风俗。
1、丧俗病者将咽气,儿子依次跪倒磕头送终,同时点亮头灯和脚灯,煮一小碗半生不熟的米饭供于脚边(称为”倒头碗”),然后买布破孝,死者晚辈一律戴孝。
2、暖房酒在结婚正日的前一天晚上是要办暖房酒,请上关系很近的亲戚如兄弟姐妹和前后左右的好庄邻,在家里摆上几桌,先热闹起来。
3、要糖大年初一早上,扬州民间有大人小孩出门到周围邻居家里给长辈拜年的风俗,这时候最忙的是小孩,他们成群结队挨家挨户去要糖,也就是挨家挨户去给长辈拜年。他们捧出事先准备好的果盒给前来拜年的小孩散发各色糖果、云片糕、橘子、苹果等,也顺祝孩子们“上大学”“发财兴旺”“早点娶马马”等。要糖这一风俗传承的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4、爬门头大年三十晚上,吃过晚饭后,老扬州要点上香炉蜡烛守岁,大人小孩穿上新衣服,长辈们开始给晚辈发压岁钱。这时候大人会关上大门,让家中个子小的孩子抓着门后的门闩往上爬,因为老式的大门是木制的,门后面从上到下有几根横木,中间还有门闩开关,这一风俗就是爬门头。
5、清明节清明,老扬州有个习俗—一天不洗晒,然而一些讲究的人家,在清明前一天就不洗晒了,清明的前一天叫做清萌,基本上就不洗晒了。清明这一天是要专门留给亡人的魂魄晒衣服的,活人不要和他们抢太阳。
二、扬州丧葬习俗?
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入土为安,死者放在几天在家里,然后儿子孙子需要几晚守夜,白天需要家里人,带孝去庙里烧香拜佛通知祖宗,亲戚朋友们都会一起陪同磕头跪拜死者,已尽哀悼,最后一天早上六点就要把死者尸体送到火葬场火化了,最后彻底送走死者
三、扬州春节习俗?
扬州作为一座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春节习俗非常多。小年要送灶,腊月三十日要接灶;年三十晚上要在小孩床头放压岁钱和糕点,还要在家门口用石灰画圆宝;初一要起早抢财神,上午要挨家挨户拜年;初二不动火、不动水,吃现成的。等等。
四、扬州闹洞房习俗?
1、暖房酒。在结婚正日的前一天晚上是要办暖房酒,请上关系很近的亲戚如兄弟姐妹和前后左右的好庄邻,在家里摆上几桌,先热闹起来。
2、压床。暖房当晚有压床的习俗,就是要有一个男孩和准新郎睡在新床上。一般是关系很亲近的当然还要长得灵气和帅气的男孩。压床是要给压床红封的。我和我哥相差10岁,我哥结婚时,是我压的床,我结婚时是我侄儿压的床,这次侄儿结婚,压床的光荣使命由我儿子担当。大家已经吉言在先,我儿子结婚时,要让我侄儿的儿子来压床。
3、正日迎亲。迎亲礼在前一天就准备好了,整整齐齐的放在堂屋的八仙桌上。烟、酒、糖、鞭炮、礼盒(里面放的是礼金),猪肉等。品种和数量两家人也已经商量好了。以前还要猪头、猪尾巴等,现在好多东西和习俗都简化了不少。
去迎亲的是车队,婚车打扮的非常漂亮。迎亲的队伍由媒人,亲朋好友兼司机,还有摄像组成。去是人数是单数,回来要是双数。去迎亲的人吃过枣茶、等到一个吉祥时间8:18放鞭炮,车队出发。迎亲车队在路上会碰到熟人拦车要糖要烟的,媒人自会散糖散烟。
在转弯过桥时还在放鞭炮。去回的路线也有讲究,同扬州城里的迎亲车队走什么路,过什么桥,到文昌楼绕一绕一个意思。迎亲车队未到,新娘家先放鞭炮。开门封子。迎亲的人到了新娘家门口,新娘家那边的亲戚,一般是同辈的堂表亲和小孩子们,将门紧紧关着,要开门封。尽管新郎和媒人是有备而来,准备了不少红封子,但把门的是轻易不会打开门的。
红封塞的差不多了,时间也差不多了,门缝渐渐大了,外面的人乘机用力将门扒开,人就进去了。开礼盒。进了门后,新娘家的人和媒人清点迎亲礼,最后还要舅舅来开盒礼,查看礼金。舅舅看完后还要给开盒礼。迎亲的人吃过枣茶,新娘家点上蜡烛和香,敬拜祖先,然后放鞭炮送新娘子。
哥哥或弟弟背新娘子,换下娘家的鞋穿上新鞋后上车。司机车门不开不让新娘上车,会闹的亲戚拦住车子不让走,都讨要喜烟,新娘的爸爸会出面给香烟。以前的迎亲发嫁妆似乎更有回味,去迎亲和发嫁妆的主力是能挑担的壮汉,大部分嫁妆都是人挑,还不能着地。远的要找一辆卡车或拖拉机。
到新娘家门口,门不开就要一直站等。新娘家会有人把扁担、猪尾巴等藏起来,红封子到手才会交出。嫁妆有自行车,缝纫机、收录机,棉被,木箱子,还有马桶,铜炉等.在陪嫁的箱子里面最下面,爸妈会放好压箱钱,以便女儿以后在婆家过日子困难时救急用。
新娘离开时,特别是嫁得远的,新娘的妈妈会偷偷的掉眼泪,此后女儿就是人家的媳妇了,怎会不难过呢!到新郎家,新娘进新郎家们,进新娘房,也会同样碰到关门要红封子。大家开心,讨个欢喜和吉利。
4、回门。即新娘回娘家,以前因路途较远及交通不方便,一般是第二天回门。如今一般多是当天回门。回门要带回礼,主要是给娘家的长辈亲戚的。
5、婚宴。是在镇上的饭店里办的,和城里的差异不大,有司仪和乐队,套路也相似。结婚是大事,亲戚、庄邻、同事、同学等会请,有30多桌人。过去大都在家里办,桌数多吃饭就要分两批。整个庄上的大妈婶婶媳妇们和好多亲戚都来帮忙,家里那个忙的,人头攒动,个个喜气洋洋,不亦乐乎。
在农村,有闹公太爷的习俗。新郎和公太爷共抬媳妇绕场一圈。更有好事者,主要是庄上新郎的爸爸的同辈的兄弟们,还准备了草帽、墨镜、红纸板做的钥迟和扒灰佬。这其中的场景和寓意还是不多说了吧。
6、见面礼。在婚宴上,新郎新娘和双方父母到一桌桌敬酒答谢,看到长辈后的是要大大方方,正正式式的喊一声的,长辈,会给出红封子,叫见面礼。
7、敬茶。婚宴后,新郎新娘回到家进洞房前,有个敬茶的礼节。哥哥嫂嫂正坐在堂屋的长凳上,侄儿侄媳妇恭恭敬敬站在他们面前,侄媳妇分别向他们敬茶,“爸,请您喝茶,妈,请您喝茶”。哥哥嫂嫂脸上笑开了花,什么叫幸福,他们脸上洋溢的就是幸福。围观的亲朋好友也跟着一起欢笑和分享幸福。赶紧用相机拍下这温馨幸福时刻。
8、闹洞房。和侄儿年纪差不多大的同学同事们约好了一起来闹洞房。节目似乎也没有新意,无非是同吃一块糖、共啃一个苹果、共提一只瓶子中的筷子、新郎抱新娘过红线、新娘用手从新郎左裤腿到右裤腿过鸡蛋、新郎四躺八仰在床上让新娘猜一个字等。现在的年轻人,比上辈人开放多了,这些节目几乎难不倒一对新人。在以前,会把新娘子闹的面红耳赤的。
9、进洞房。洞房闹了差不多了,人也渐渐散了。十二点之前,找个好时辰,11点16分,家里人开始放鞭炮,将一对新人送入洞房。结婚正日一天活动也结束了。在农村结婚,整个的过程还有很多的细节和讲究,一般都会由媒人或懂的年纪大的人指点或指挥。当然,好多过去的习俗和讲究年轻一代都不太懂,有些也嫌烦,时代不同了,新事都新办了。
五、扬州送灯习俗?
送灯习俗是灯节这一天长辈给小辈送灯,祈福
六、江苏扬州过年习俗?
扬州的民俗文化也很丰富,特别是春节的习俗。“爬门头”、“走大局”等风俗习惯传至今日,十分有过年的气息。
爬门头
大年三十晚上,吃过晚饭后,老扬州要点上香炉蜡烛守岁,大人小孩穿上新衣服,长辈们开始给晚辈发压岁钱。这时候大人会关上大门,让家中个子小的孩子抓着门后的门闩往上爬,因为老式的大门是木制的,门后面从上到下有几根横木,中间还有门闩开关,这一风俗就是爬门头。老年人说小个子三十晚上爬门头能长个头,爬得快长得快,爬得高长得高。小孩多的人家孩子们还互相展开比赛,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走大局
三十晚上,长辈们都要把云片糕、苹果、橘子等摆在每个人的床头供新年第一天早上起床吃,吃云片糕取其寓意“高高爽爽”,吃苹果取其寓意“平平安安”,这些风俗全国许多地方都有,但吃橘子却有着扬州独特的寓意。因为在扬州话里,运气叫做“局气”,走运叫做“走局”,橘子的“橘”和局气的“局”谐音,所以赠人橘子,就含有把好的运气带给他人的美好寓意,扬州人新年请人吃橘子,就是祝福对方走大运,诸事顺利。
七、扬州农村死人习俗?
服饰:据我所见扬州这里女性头戴蓝色头巾,男性暂时没看到,可能葬礼刚开始吧,在淮安,男性带白布的帽子,称作“孝帽”,女性则头顶类似围巾样的“孝帽”、、、与死者关系近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儿媳,孙媳也有,不过女婿好像没有),则穿花布做的褂子称“孝褂”、、、
哀悼形式:扬州:到现在,我已经听了一晚上的诵经,我没有下楼,不知道是那些人在诵经,是不是和尚还是?主要是鼓声和木鱼伴奏间隙的有铃铛声
八、扬州地区的过年习俗?
我虽然不是泰州人,但是我们家离泰州很近,口音和泰州也很相近,在那边,一般大年初一到初三,家里的垃圾不能倒,也不洗衣服,反正基本上不用做事,吃的是过年之前就准备好的初一在家过,初二开始出去拜年
九、扬州春节有哪些习俗?
说起扬州的春节风俗,大家都知道拜年、吃汤圆等,可是在扬州民间还有些风俗曾经风行一时……
关键词:爬门头
大年三十晚上,吃过晚饭后,老扬州要点上香炉蜡烛守岁,大人小孩穿上新衣服,长辈们开始给晚辈发压岁钱。这时候大人会关上大门,让家中个子小的孩子抓着门后的门闩往上爬,因为老式的大门是木制的,门后面从上到下有几根横木,中间还有门闩开关,这一风俗就是爬门头。老年人说小个子三十晚上爬门头能长个头,爬得快长得快,爬得高长得高。
关键词:走大局
三十晚上,长辈们都要把云片糕、苹果、橘子等摆在每个人的床头。供新年第一天早上起床吃。
吃云片糕取其寓意“高高爽爽”,吃苹果取其寓意“平平安安”,这些风俗全国许多地方都有,但吃橘子却有着扬州独特的寓意。因为在扬州话里,运气叫做“局气”,走运叫做“走局”,橘子的“橘”和局气的“局”谐音,所以赠人橘子,就含有把好的运气带给他人的美好寓意,扬州人新年请人吃橘子,就是祝福对方走大运,诸事顺利。
关键词:拜年
大年初一早上,扬州民间有大人小孩出门到周围邻居家里给长辈拜年的风俗,这时候最忙的是小孩,他们成群结队挨家挨户去要糖,也就是挨家挨户去给长辈拜年。
长辈们看着满脸稚气的孩子,听着孩子们七嘴八舌喊着“大妈”“大大”“爹爹”“奶奶”,在一片“恭喜身体健康、精神力壮”祝福声中,他们捧出事先准备好的果盒给前来拜年的小孩散发各色糖果、云片糕、橘子、苹果等,也顺祝孩子们“上大学”“发财兴旺”“早点娶马马”等。要糖这一风俗传承的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关键词:隔年陈
大年初一早上吃圆子和面条,圆子寓意团圆,面条寓意长久,大年初一中午也不新做饭菜,而是把三十晚上的剩饭剩菜端出来热一热再吃,这叫做“隔年陈”。
按老年人说法,大年初一到初五这五天年当中都不能新做饭菜,寓意年年粮食有余。
关键词:扫地聚财
大年初一民间不作兴扫地,正月初二才可以扫地。这一天扫地也有讲究:扫帚要从大门口往屋里扫,而不是像往常一样把灰尘垃圾朝门外扫,初二这样扫地就是要把大年初一聚集起来的财气往家里扫,先堆在一处然后才清扫出去。
十、扬州乡镇赶集时间表?
扬州的乡镇赶集时间,一般根据各地风俗来定。
扬州赶集,真正的意义是宗教信仰。很多集市,是根据地方敬奉的神位有关。通常,赶集的时间会安排在初一,十五。
很多地方的集市,是因为当地有寺庙而形成,还有当地的土地庙,龙王庙,根据老传统哪路神仙生日来决定集市的时间。
每到一处。一个地方,三个月起码有一次集市,如果想去,在当地随便找个人问,都会知道哪一天。